脾在五行中属土,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。脾主运化,统血,升清,输布水谷精微,为气血生化之源。人体出生后,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,故称脾为后天之本。
其与胃、肉、唇、口等构成脾系统。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、情志因素、劳逸失调,药、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,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、生化之源不足。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,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。
脾虚的中医分型
1、脾气虚:
多因饮食不节,或劳倦过度,或忧思日久,损伤脾土,或抵抗力不足,素体虚弱。
2、脾阳虚:
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,也可因饮食失调,过食生冷,或因寒凉药物太过,损伤脾阳,或肾阳不足,命门火衰,火不生土而致。
3、中气下陷:
中气亦指脾气。脾气上升,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,以荣养其他脏腑,若脾虚中气下陷,可出现久泻、脱肛、子宫脱垂等症。
4、脾不统血:
脾气虚弱,不能摄血,则血不循经。
脾虚了怎么调理?
一、饮食规律:
饮食对脾胃的影响是最重要的,一日三餐要规律饮食,尤其注意早饭一定要吃。
二、中医食疗:
粥是最好的养脾早餐,可以以小米为主,加入大枣、山药等健脾食物。如果气血亏虚再加入黑芝麻、花生;如果湿气重,可加入薏米;如果睡眠不好,可以加入高粱米。
三、忌寒凉:
冰凉的食物要少吃,寒性食物也尽量少吃,如苦瓜。
四、饮食清淡:
平时吃饭忌“肥甘味厚”,太甜的、油腻的、咸的无利于脾的运化。最好多吃清淡的、好消化的、多样化的食物。每餐七分饱,不要暴饮暴食。
五、按摩:
按摩腹部有助调理脾胃,加强运化。如有大便干燥的人,可以顺时针方向揉肚子,如果是大便溏稀,可以逆时针方向按揉肚子。
六、作息规律:
平时也要注意情绪的调整,按时作息,养成睡午觉的习惯,可以补气养血。
一个人如果长时间的脾虚的话,就会造成很多的严重后果,所以我们建议,脾虚患者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,及时的发现脾虚疾病,及时的治疗。
七、能够调理脾虚的穴位:
足三里、脾腧穴、中脘穴、三阴交、血海穴等。
调理脾虚的10个膳食验方
大家除了可以利用李和元养脾散加入各种炖汤,当做药膳的方法调理脾胃外,还可以用其他生活中的膳食来调理:
1.高良姜,粳米
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,在沙罐内煎取药汁;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,空腹食之。1日1次,连服3~7天。适用于胃寒性胃疼。
2.丁香,肉桂,红糖
丁香、肉桂用温水浸透,武火煮沸,文火煮20分钟,取汁,调入红糖,每服5~10毫升,日3次。适用于感寒腹痛。
3.小茴香,胡椒
两者共为细面,酒糊为丸,每服3~6克,温酒送下。散寒理气止痛,适用于胃寒疼痛。
4.猪肚(狗肚更佳)1具,粳米,丁香、肉桂、茴香
将前述各味一齐放入锅中,再加入一些调料,如姜、葱、盐、酒、酱,文火炖至极烂,粳米煮粥兑入,空腹服,日3次。适用于胃部疼痛。
5.鲫鱼,生姜,橘皮,胡椒
鲫鱼去鳞、鳃、内脏,洗净;生姜洗净,切片,与橘皮、胡椒同包扎在纱布袋中,填入鱼肚,置锅内,加水适量,小火煨熟,加盐少许,空腹饮汤食鱼,日2次。适用于感寒后胃部疼痛。
6.胡椒,肉桂,白术、葱头,猪肚,食盐
将猪肚洗净,再把药料拌适量盐,填人猪胃中,放入砂锅,加适量的水,先用武火煮沸,再用文火炖至猪肚烂熟,空腹吃猪肚,饮汤,每次1小碗,1日2~3次。
7.百合、丹参,乌药、高良姜、制香附,檀香,砂仁
水煎服,每日1剂,1日1次。本方为著名中医焦树德方,功能理气散寒,温中和胃,适用于胃脘痛。
8.胡椒,肉桂,白术、葱头,猪肚,食盐
将猪肚洗净,再把药料拌适量盐,填人猪胃中,放入砂锅,加适量的水,先用武火煮沸,再用文火至猪肚烂熟,空腹时吃猪肚,饮汤。每次一小碗,1日2~3次。
9.草果5个,羊肉,大麦仁,食盐
将淘净的大麦仁放铝锅内,加水煮粥倒出备用;再把洗净的羊肉、草果放锅内加水煎熬至肉熟;捞出羊肉、草果,倒入麦仁粥,合匀,文火炖熟至沸,加入切成小块的羊肉,调入食盐,温热食。本方暖胃除胀,适用于脾胃虚寒之胃胀痛症。
10.白芍,桂枝,甘草,生姜,大枣4枚,饴糖
前5味水煎取汁,入饴糖,文火溶匀,日2~3次温服。适用于虚寒性腹痛。胃,散寒,止呕,止痛。适用于脾胃虚弱之脘腹冷痛,呕吐,泄泻。
评论